在中国历史的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14%的人从事人文和社会科学著作的翻译……出版的书籍译自俄文的占了38%到45%,英文占了25%到37%,其他语种只占3%到7%。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新文化运动时期
D. “一五”计划时期
1950年,第一次全国工农教育会议召开。会议确定工农教育要以识字、学文化为主,“推行识字教育,逐步减少文盲”。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目的主要是
A. 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 扫清封建残余文化
C. 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 宣传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这一“重大改革”是
A.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B. 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
C. 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D. 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1953年,周恩来主持通过了《关于修订高等学校领导关系的决定》,明确了由新设立的中央高等教育部对全国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的管理体制。同时规定,综合性大学以及与几个业务部门有关的多学科性高等工业学校由中央高等教育部直接管理。这些决定反映了( )
A. 高等教育发展必须与国家政策同步 B. 政治环境推动高等教育变革
C. 个人喜好影响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D. 高等教育变革符合当时经济建设
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成立。据统计,首批院士96人中留学归国的有46名,占总数的48%;199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23名是归国学者。这最能说明
A. 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B. 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
C. 留学教育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D. 留学教育为中国现代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邓小平在1988年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重教育和科技……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B. 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C. 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