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80年部分报刊杂志及发表的文章。它们反映出
A. 媒体宣传对改革具有双重作用
B. 改革必须坚持阶级斗争
C. 媒体对改革缺乏责任意识
D. 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报纸是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下面报纸所反映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 开始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路线
B. 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增强企业活力
C. 标志着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D. 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 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荗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平同志边观光市容,边同省市负责人亲切交谈。小平同志说,深圳的建设成就表明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然后,他说,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坚持两手抓,这两只手都要硬。小平同志说,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小平同志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的《东方风来满眼春》
(1)根据材料,指出邓小平深圳谈话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邓小平谈话的背景和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1976年毛泽东去世以来,在毛泽东的每一个“逢十”整数诞辰,都会举行高规格座谈会或纪念大会,时任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也会在会议上发表讲话。从1983年以来,领导人的每次讲话各有侧重。
1983年,胡耀邦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九十周年的座谈会上讲话,提出“继续推行他晚年错误的一套”、“担心公开揭露他的错误会造成信任危机”、“把毛泽东的伟大贡献因晚年失误而一笔勾销”三方面的看法,都是不可取的。从1993年开始,每个整数年份的毛泽东诞辰纪念大会,领导人讲话都会重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毛泽东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同时,每一代领导人都会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加上新的表述。1993年,江泽民在前述表述的后面加上了“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2003年,胡锦涛在江泽民讲话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2013年习近平的讲话,又新增了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的新表述。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历史性贡献。
(2)结合材料,谈谈评价毛泽东的基本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所以笫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今天,这一段在很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
材料二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以采取以下的措施:(1)剥夺地产,把地租用于国家支出。……(2)通过拥有国家资本和独享垄断杈的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里。(3)把全部运输业集中在国家手里。……(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成立产业军,特别是在农业方面。(5)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进城乡对立逐步消灭。
——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克思主义观点并归纳其得以提出的历史条件。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宁是如何继承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