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如曼彻斯特、伯明翰和利兹等,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

——《新华文摘》2015年第18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格兰西北部大城市兴起的动力,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这一现象对农村的影响。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

材料三  下图是农村城镇化的两种成功模式。

                      天津华明镇                            瑞士小村镇

(3)结合图中场景,分别指出农村城镇化两种建设模式的特点及制度因素。

(4)综上,谈谈你对城市化的认识。

 

(1)动力:工业的发展。分析:工业革命中,工业化城市兴起,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 (2)原因: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时代背景: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3)天津华明镇模式:集中建设,政府主导;土地公有。瑞士小村镇模式:相对分散,个性化;土地私有。 (4)认识:城市化是个过程,有阶段性;工商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建设道路是多样化的。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随着纺织工业和采煤冶铁等工业的发展”进行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英格兰西北部的许多村镇发展为大城市”“村镇及周围农村地区的大量农民转化成了工业劳动力”进行归纳。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等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国的社会性质、外国侵略的客观影响、经济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示例如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侵略的冲击,西方文明的传播,经济结构变化或者自然经济解体、近代工商业发展。 (3)第一小问:依据图片信息即可得出结论。前者:大城市化;后者:小村镇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明显可知制度因素是:前者属于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调控为主,后者属于资本主义制度下市场主导为主。 (4)本题系开放型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如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城市化受政府政策和国内外形势的影响;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城镇化建设模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江苏卷)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A.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 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 “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 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查看答案

据下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

A.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

B. 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

C. 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

D. 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查看答案

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 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 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 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 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查看答案

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 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 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 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查看答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

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B. 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C. 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 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