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一主流思想是指(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在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被攻陷,广东籍的户部侍郎罗惇衍说:“人心愤夷已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这说明( )
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战争推动洋务思想发展
C.古代华夷观念彻底崩溃 D.清朝外交方针发生转变
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觉醒”是指( )
A. 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在中国传统思想里,变是以循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士大夫们相信五德转移、三统相承;老百姓则称之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种古老而又懵懂的循环论,首先是被维新派的两本著作打破的。它们是
A.《孔子改制考》、《变法通议》
B.《海国图志》、《天演论》
C.《变法通议》、《新青年》
D.《孔子改制考》、《天演论》
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A. 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
B. 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C. 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 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倡导“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二者的区别是
①前者重在科学技术,后者重在科学精神、方法
②前者属于制度层面,后者深入到文化层面
③前者用于反侵略,后者推动思想解放
④前者思想来源于西方,后者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