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为新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占据工业总产量的20%,在一五计划中得到全国投资的2.5%;到1957年,25万工人迁出上海到全国各地。上述现象集中反映了
A. 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
B. 上海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贡献巨大
C. 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
D. 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孙中山在1905年要求第二国际执行局接纳其党时强调:“采用机器生产,但防止欧洲已经发生的一个阶级剥夺另一个阶级的情况”,“使工人阶级不必经受资本家剥削的痛苦”。由此可见,他
A. 追求有别于欧美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形态
B. 试图努力将同盟会改造为社会主义政党
C. 认为实现民生主义必先废除资产阶级剥削
D. 认为实现民生主义比民族民主革命更重要
朱熹是理学定型的关键人物,朱熹论“理”,一则明其绝对永恒,在气之先,二则明其运动不息而无处不存。针对佛教“空虚”之说,特别强调“理是实理”,“万理皆实”。据此,下列关于“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B. 求理方法是格物致知,以求贯通
C. 重在对客观规律的探索
D. 求理途径是发明本心,以求彻悟
“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据统计,西汉到清末,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仅明清两代就有5935人,约占总数的57%。它表明中国古代自汉以来
A. 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B. 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C. 官僚机构日益膨胀
D. 追谥准则渐趋完善
201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展示了一幅绘制于明中后期的缣帛《丝路山水地图》。原为内府使用的青绿山水手卷,包含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共画出了211个地理坐标,许多丝路上的重要城市都有清晰的标注。它反映了
A. 我国古代造纸技术的高超
B. 当时中国世界地理知识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 我国古代绘画技法的成熟
D. 当时中国与西方贸易交流空前繁荣与活跃
隋唐立法工作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例律首列“十恶”为常赦所不赦的十项大罪,具体包括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其性质或为危及君权、或为破坏家族伦理,皆在严禁之列。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深受儒家宗法理论影响
B. 与孔子“仁爱”思想背道而驰
C. 是理学思想的法律体现
D. 以维护君主专制为唯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