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根据下表可以得出
朝代 | 年代 | 城市化率 |
战国 | 公元前300年 | 15.9 |
西汉 | 公元2年 | 17.5 |
唐 | 745 | 20.8 |
南宋 | 1200 | 20 |
清 | 1820 | 6.9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49 | 10.6 |
1990 | 26.4 |
A. 城市化率直接关乎商品经济发展水平
B. 政府政策对城市化率影响较大
C. 大多封建政权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D. 农业发展程度与城市化成反比
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利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面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A. 旨在扩大宋朝疆域
B. 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
C. 打破了市坊的界限
D. 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
关于关羽斩颜良史事,在史书《三国志》中载:袁绍遣大将颜良围曹操,操令关羽刺颜良于白马;而《三国演义》中对此事的记载却增加了许多虚构的故事情节。这种变化体现出
A. 明代相关史料更加丰富
B. 作品内容受制于作者阅历
C. 史书更能反映历史原貌
D. 小说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
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A. 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 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 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 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西汉时郡守自行辟除椽属(自行招聘府内幕僚)就已成为通制,东汉时把辟除郡县史作为仕进之路的风气更甚,一些名流贤士也以被辟举公府为荣,两汉时期地方长官辟椽属
A. 对中央造成巨大财政负担
B. 对专制主义集权形成威胁
C. 是寒门学子入仕的主要途径
D. 利于保证政治生态的清明
1918年,梁启超赴欧洲游历。1920年,游历归国的梁启超出版了名著《欧游心影录》,并提出了中西文化“化合”说,对当时中国文化界震动极大。节选如下:
“……从前欧洲人民,呻吟于专制干涉之下。于是有一群学者,提倡自由放任主义,说道政府除保持治安外不要多管闲事,听各个人自由发展,社会自然向上。……然而社会上的祸根,就从兹而起。现在贫富阶级的大鸿沟,一方面固由机器发明,生产力集中变化,一方面也因为生计上自由主义,成了金科玉律。……到十九世纪中叶,更发生两种极有力的学说来推波助澜,一个就是生物进化论,一个就是自己本位的个人主义。……所以就私人方面论,崇拜势力,崇拜黄金,成了天经地义。就国家方面论,军国主义帝国主义,变了最时髦的政治方针。这回全世界国际大战争,其起原实由于此。将来各国内阶级大战争,其起原也实由于此。
……“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渴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到幸福,反带来许多灾难……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救济精神饥荒的方法,我认为东方的——中国与印度——比较好,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西方的学问以物质为出发点。”……“一个国民,最要紧的是把本国文化发挥光大。……“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的文明。”……
问题:
(1)材料中“全世界国际大战争”和“各国内阶级大战争”各指什么?
(2)你如何看待梁启超提出的中西文化“化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