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代太学注重考试,并建立了一定制度。考试在太学有两种作用:一是选才手段,一是督促,检查学生的学习的管理手段……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监,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代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教育的发展对当时社会的作用。
材料二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渝(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付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张之洞等在清末“新政”期间的《重订学堂章程折》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教育理念及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1915—1923年:1915年,辜鸿铭写成《中国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释中国文明并揭示其价值”。1923年,柳怡徵完成《中国文化史》,其主旨是“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相,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
1938-1945年:一批重要的历史学术书籍在这个时期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和柳诒徵的《国史要义》。
(3)结合材料三所述的两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出现所述两种文化现象的原因。
女留(日)学生吴墨兰说:“妇女都在为革命尽力。我打算12日去武昌。回国后自然是参加可敬的苏氏姑娘组织的娘子军,为革命而战……假如不需要娘子军,那我就深入内地,或演说或做密使,决心为革命奉献自己的生命。”材料反映的历史背景可能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兴起 B.戊戌变法运动兴起
C.辛亥革命蓬勃发展 D.新文化运动兴起
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A. 辛亥革命——剪发辫,改称呼
B.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C. 资本主义发展——近代西方代议制建立
D. 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日,仅有制造和政法制度之争,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中国近代涉及制度之争的事件有(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在中国近代的某个时期,激进的知识分子及青年学生认为,拯救中国之道在于全面否定传统。为此,他们提倡。
A. “中体西用"
B.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民主和科学"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下面示意图中事件贯穿的主题是
A. 救亡图存
B. 反对封建统治
C. 政治民主化
D. 发展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