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在当时的秦国
A. 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B. 法家思想备受推崇
C. 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D. 墨家思想渐趋没落
《吴子·料敌》中记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秦国君主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
②政治严明,赏罚必信
③秦国国君雄才大略
④秦人尚武精神浓厚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诗经》中曾提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到了战国时期,孟子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这种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私田的数量开始超过公田
B. 公田依旧占据国家经济主导地位
C. 土地私有化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
D. 井田制已经被土地私有制取代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繁荣景象,多个学派陆续出现,百家争鸣。其中,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多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的是
A. 法家思想
B. 儒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 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 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 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 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下列对上述材料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从个人品行的视角评价,有失偏颇
B. 以主观情感评价,忽视对实效的考察
C. 从生平事迹评价,基本上符合史实
D. 立足于道德评价,有明显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