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是1576—1602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值统计表,该物品量可能是 时...

下表是1576—1602年由菲律宾运到中国某物品的估值统计表,该物品量可能是

时间

1576

1586

1596

1602

估值

30万比索

50万比索

100万比索

200万比索

 

 

(注:比索是一种主要在西班牙殖民地国家所使用的货币单位)

A. 玉米

B. 茶叶

C. 鸦片

D. 白银

 

D 【解析】1576-1602时西欧国家殖民扩张时期,此时运往中国的因该是白银,D正确;A、B和C不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梦粱录》记载:“(中秋节当天)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主要反映这一时期

A. 民间的奢靡风气盛行

B. 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

C. 私商成为了商人主体

D. 坊市制下的商业发展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御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A. 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B. 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 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D. 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查看答案

(题文)有学者认为:“昔日维系社会之纲纪逐渐失效,且诸侯强大之事实,与攻伐来并,互为因果。……侵略与自卫皆有待于富强。于是君权之护张遂同时成为政治上之需要与目的,而政治思想亦趋于尊君国任法术之途径矣。”这一观点可以说明

A. 法家思想必起的客观背景

B. 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动机

C. 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必然

D. 大一统局面形成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盖国之为国,聚民而成立。天生民而利乐之。民聚则谋公共安全之事,故一切礼乐政法,皆以为民也。但民事众多,不能一一自为。公共之事必举公人任之。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共举,即为众人所公用……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

——康有为《孟子微》

材料三 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依据材料一,概括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并指出民本思想的经济基础。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为主而君为客”一句源于明末哪一思想家的哪一著作?此思想家“民主”思想的实质是什么?康有为大肆宣扬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的关系的主张。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

 

查看答案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8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