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以后散市制代替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区域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与一般城市居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动者扩展到全城居民。到明代中叶“市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泛称。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C. 城市主体人群发生变化
D. 城市布局由封闭到开放
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这一变化体现出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 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
C. 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
D. 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A. 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B. 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 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 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斯认为: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在中国、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飞跃,是人类精神的大觉醒时期。
材料二(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委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委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一批接触过西方现代化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清醒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改造中国,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首先必须从国民在思想文化上有一个根本的转变。为此,必须要向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发起革命性的攻击。先进知识分子把这次斗争看作是类似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
——《思想解放与20世纪中国现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概括“人类精神的大觉醒”的含义,分析“人类精神的大觉醒”产生的条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谈到了教育规划:儿童6岁开始入男女分校学习,接受同样的教育,并且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分别进入国家办的文法学校、弦琴学校和体操学校学习。学习内容很丰富,包括阅读、书写、计算、唱歌、音乐、体操、骑马、射箭等。16岁毕业后,大多数人,尤其是手工业者、农民的子弟要进入社会做一个顺从的劳动者。而奴隶主子弟在17—20岁期间要接受较高一级的教育,培养他们的意志和勇敢,使之成为保卫国家的军人。体育训练是主要的学习内容,其次还要学习军人所必须掌握的知识,例如,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这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大多数奴隶主子弟结束学习,担负起保卫国家的职责,成为军人。只有极少数的人可进入更高一级的学校受教育。用20年的时间来研究辩证法,培养学生用理智去衡量各种事物。这是最后阶段的教育,学生50岁毕业后可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时也成为哲学王。
——摘编自郑晓沧译《柏拉图论教育》
(1)根据材料,概述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2)我们如果想继续研究柏拉图教育思想,还可以采取哪些途径?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种主张
A. 表明知识分子倡导以人为本
B. 体现了智者学派的思想特征
C. 是对古希腊民主法治的反动
D. 会得到苏格拉底的积极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