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版的《叶氏族谱》倭仁序对传统家族制充满赞誉,认为它是中国社会秩序的基础。而曾留学日本十余年的叶善镕负责编写的1906年版族谱,却强调“国家主义的民族,而非家族主义的民族也。”这一变化反映出
A. 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 叶善镕留学日本的经历具有决定性影响
C. 西方的民族、国家观念得到广泛传播
D. 近代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874 年李鸿章指出:“军兴以来,凡有可设法生财之处,历经搜刮无遗。商困民穷,势已岌岌。”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征收厘金 C. 兴办民用企业 D. 向外国银行借款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 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 商品经济活跃
C. 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关于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关系,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两大历史事件关联的是
A. 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C.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 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明代《西园闻见录》记载“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土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还有收人在后头。”这首诗主要反映了明朝时期
A. 土地交易频繁 B. 土地私有制确立 C.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政府不抑土地兼并
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主张光大儒家思想
B. 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 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D. 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