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都铎王朝初期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485~1603年),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

从都铎王朝初期到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485~1603年),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新贵族进入下院,下院议席从296个增加到460个,其中城市议席从222个增加到370个,下院势力逐渐扩大,取代上院在议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由此可知当时

A. 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 形成了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

C. 国王联合资产阶级抗衡旧贵族

D. 国王与下院议员的政治取向相同

 

C 【解析】据材料“1485~1603年……国王允许大量资产阶级、新贵族进入下院……下院势力逐渐扩大,取代上院在议会中发挥更大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85~1603年英国还未发生工业革命,没有形成工业资产阶级,故A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度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渐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国王联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来抗衡旧贵族,故C项正确;当时英国国王仍然属于封建君主,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治取向不相同,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二铜表法》明文公示、按律量刑并且在第九表第二条:“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Comitia Cenuriata)的权力。”由此判断制定这--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 强调公正至上

B. 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 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 限制权力滥用

 

查看答案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

B.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 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

D.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查看答案

传说和一些历史记载均认为黄帝是男性,但有学者依据《左传》里“帝,后也”,《吕氏春秋》里“后土”即皇帝的神灵,《汉书》将“后土”解释为老年妇女,《史记》也说黄帝主生育、有女主象等记载,推定黄帝是女性。由此表明

A. 黄帝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

B. 历史资料的运用应注重考辨

C. 历史传说无法反映史实,极不可靠

D. 文献记载比传说更真实可靠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继承人是腓特烈二世(1740—1786)。腓特烈二世素有实行“开明专制”的美誉,据他说:“君主并非绝对的主人,而只是国家的第一仆佣。”他推崇法国的启蒙思想,自称是伏尔泰的朋友和庇护者。他说自己“论秉性是哲学家,论职责是政治家”,他主张哲学家与君主共同治国,而“治理良好的政府应该有一个体系,其条理性就如同哲学体系一样。”他还爱好音乐,善写诗词,高谈阔论地评论文学,甚至请伏尔泰教他用法文写作。他开办学校,奖励科学,扶助艺术,重视教育,从任何方面看,他都是“开明君主”的典型,因此深得法国哲学家们的赞誉。从治国思想看,他标榜科学与理性,并且表白自己的统治是合乎科学与理性的。他这样做,当然比明目张胆地强调“君权神授”的神学观点要好一些,表明启蒙思想对他的影响,但“开明专制”在本质上仍然是专制主义。

(1)材料认为腓特烈二世是“开明君主”的典型,根据材料,概述其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腓特烈二世实行“开明专制”的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19 年初,大大小小国家的政治家们云集巴黎,磋商和平解决办法。虽然议事日程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列入《凡尔赛和约》加以解决,但是有些问题到1923 年仍为悬案。战后欧洲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一系列民族国家出现;法国收回了阿尔萨斯—洛林,盟军占领了莱茵兰,英法肢解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德国的力量遭受了削弱。在远东,日本将山东归还了中国,却接管了位于赤道以北的岛屿群。在1921—1922 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上,各国承认了太平洋和远东地区的领土现状,并同意根据相对标准来限制各自的作战舰队的规模,从而阻止了英、美、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因此,20世纪20年代初,国际体系已趋于稳定。所遗留的难题,现在都可以通过国际联盟来解决,尽管美国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仍定期地在日内瓦举行会议。

———摘编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