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企业亏损严重。1978年12月,中共中央果断决策,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1979年到1984年,政府多次提高粮食、油料等农副产品收购价格。1985年开始,除政府合同定购的少数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随行就市,长达30余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宣告结束;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实行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双轨制”,允许企业对完成计划后的超产部分自主定价。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1998年起全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

——摘编自李林茂、李愈茂《价格改革回顾与瞻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意义。

 

(1)特点:以农产品价格改革为开端;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坚持市场化的取向:建立了较完整的价格法律体系。 (2)意义:改变了不合理的计划价格体制,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了农民收入和企业效益;推动了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1)从材料“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拉开了价格改革的序幕”“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逐渐取消,实行政府指导价”“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随后与之相配套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禁止价格欺诈行为规定》等一些法规、制度也陆续出台”中可以概括出1978年以来价格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我国实行计划价格体制,农产品、矿产品、原材料等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农民收入低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改革计划价格体系,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增加收入等方面来分析得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性”显著增加,在文明的某些方面出现全球一致性,但“全球化”趋势不会让文明的差异、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消失。历史表明,各国进入文明状态和实现现代化的道路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发展模式包括经济模式、政治体制模式、文化模式、思想模式等,其形成归根结底是由一国的国情决定的。严格地说,完全相同的社会发展模式并不存在。全球化中没有标本和唯一模式,只是原有多样性新的优化和重组。

——摘编自曹招根《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发展模式的多样性》等

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庙,除了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疊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

——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等

材料二自鸦片战争以来,“亡国灭种”的遭遇使得原有的国家认同不断被摧毁,这极大地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梁启超认为,“夫所谓……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朝也者,一家之私产也;国也者,人民之公产也”,只有建立一个君主立宪的民族国家,并致力于开启、培养国民与此相应的国家认同感,中国方可立于世界民族国家之林。革命派提出,中国在“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情况下,建立起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殆不可以须臾缓”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一再强调“今日中华民国成立,满、汉、蒙、回、藏五族合为一体”,各族“皆得享共和之权利,亦当尽共和之义务”。辛亥草命后期,许多民族主义者将“中华民族”进行重新阐释,赋予其“中华民国境内所有民族”的新内涵。

——摘编自暨爱民《百年凝聚:近代中国民族国家的认同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举措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清朝前期相比,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建构的突出特点,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据统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2/3的外汇收入来自向西方出口石油及油气产品,同时又大量进口西方的机械设备、粮食和食品,1984年仅从美国和加拿大进口粮食就达2680万吨。这一状况

A.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

B. 使得苏联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C. 弱化了苏联经济的更新能力

D. 提提高了美、苏世界经济话语权

 

查看答案

20世纪后期,注重数量分析的方法使历史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但也有史学家指出,“不应单靠计算机去编制历史,让文献客观地制造历史,自己却袖手旁观。”“当代史的问题应由后代人来解决。”上述看法意在强调

A. 历史文献的客观性

B. 历史发展的连续性

C. 历史研究的时代性

D. 历史认识的主观性

 

查看答案

在英国工业化早期,“藐视市政当局成为一种风气”。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谁要描写笨蛋,他就写个市长或镇长如果他要写一帮傻瓜开会,他就描写市议员们的开会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B. 自由放任之风盛盛行

C. 产业变革加深了社会对立

D. 政府部门官僚主义严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