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王阳明“龙场悟道”,以...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王阳明龙场悟道,以下符合王阳明所悟的的是

A、人生大病,只是一字。

B、教学者如扶醉人。

C、读书要玩味。

D、人之求知若登梯然,进一级则所见愈广。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区分度题。B出自朱熹;C出自程颢;D出自陆九渊;A为王阳明所言。B、C、D 都是对“客体”的研究或者体悟。只有A 是“自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但汉唐儒家崇奉的是《诗》、《书》等“五经”,《论语》并不在其中,直到北宋中期以后才把《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列为“四书”,并抬高至“五经”之前,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汉唐儒学与孔子思想背离

B. 科举取士制度的逐渐僵化

C. 现实需要借助于儒学原典

D. 理学已开始成为统治思想

 

查看答案

唐朝时期,服饰样式多变、色彩绚丽,人们穿着比较开放,这才出现了慢束罗裙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的诗句。但宋代一改唐氏袒胸露背的穿衣风尚,变得十分拘谨而质朴、细腻而含蓄。这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由于(   )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程朱理学的盛行

C、专制集权的强化        D、审美意识的觉醒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养民之善政,十有八焉:劝农丰谷,土田不荒芜,为上善政一。……居货不弃商贾如归,为中善政一……学校殿庑常新,春秋享祀必敬,为下善政一。

凡教太子,观于桑,则知衣服所自出,观于肆,则知器用所自出。凡教太子,过市,则见贩鬻之劳,在途,则见负担之劳。

——摘编自唐甄(16301704年)《潜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甄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甄上述观点出现的社会根源。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8年夏,战事对同盟国越来越不利。虽然奥匈帝国国内的少数民族领导人一直对哈布斯堡皇帝保持忠心,但此时他们不得不考虑他们自己的利益了……对他们来说也是脱离旧的帝国的时刻,接受协约国所宣扬的民族主义是必走的路了。此时的奥匈帝国已经无法将这众多民族联合在一起了。其他成员也对帝国丧失了信心:经济发展已经停止,新的经济发展的希望也消失了,战时许多战前在奥地利部分引入的开放政策被取消,这使社会主义者非常气愤。在这些条件下极端民族主义者获得了许多支持者。1918年9月和10月,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1918年11月3日奥匈帝国与协约国达成停火协议。

战争的结束也是奥匈帝国的终止。对战胜国来说,按照伍德鲁•威尔逊宣布的十四点计划奥匈帝国分裂为许多民族国家是必然的事。值得注意的是分裂奥匈帝国并非协约国的战争目的,这个建议一直到战争后期才获得支持。相反的,许多人认为奥匈帝国的分裂并不解决当地的民族问题,而只是使得这个地区更加不稳定。

——摘编自《没落的帝国:奥匈帝国的瓦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成奥匈帝国瓦解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战后战胜国对奥匈帝国的处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一选修I: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厘金制度原为清政府为筹集镇压太平天国经费而举办的一种临时性、地方性税收,后来逐渐通行全国。民国初期继续沿袭清朝厘金旧制.“无物不税,无地不税”,“厘卡林立,重益课征,商民既受痛苦,税吏更复多中饱,蠹国害民”。1930年底南京财政部发出的裁厘通电称:“全国厘金及由厘金变名而含厘金性质者均应于本年12月31日止,一律永远废除。”为弥补裁厘引起的财政损失,财政部决定于1931年1月1日起,对国内大宗机

制工业品征收出厂税,称之为统税。开征项目为棉纱、火柴、水泥。统税具有以下特点:1.在货物出厂(场)时征收,未出厂的货物不得课税。2.一物一税,不得重复征税。3.国外输入的统税货物,同样纳税。4.全国采用同一税率。最终,各项统税几经改制及提高税率,成为国民政府的三大税源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关税和盐税。

——摘编自曹必安《南京国民政府裁厘改税述评》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国民政府裁厘改税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裁厘改税的进步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