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经比印度要高出26.3 % 。这一变化反应当时中国( )
A. 稳固政局中的社会经济进步 B. 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
C. 外患消弭中的良好发展机遇 D.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872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怒斥当朝士大夫们“圉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攘外。”这说明李鸿章
A. 镇压太平天国压力巨大
B. 抗击英法联军反遭误解
C. 推行清末新政不被理解
D. 开展洋务运动阻力重重
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
地区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江西 | 广东 | 山东 | 陕西 | 直隶 |
人数 | 31 | 14 | 3 | 1 | 1 | 1 | 1 | 1 |
这反映了
A. 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 B. 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
C. 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 D. 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
清人陈元龙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伤须眉之陷溺,悼脂粉之痴迷,戏著《妒律》”,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妒律》的写作是
A. 对妇女家庭地位提升的不满
B. 对贞节烈妇行为的间接表彰
C. 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
D. 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
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
A. 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 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
C. 整体史观下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 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
《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
A. 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 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 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 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