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

清代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于义奏称:“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这表明

A.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被抛弃

B. 商人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C. 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D. 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发生变化

 

C 【解析】由材料“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可知山西商人注重追求利益,对于参加科举考试不太重视,说明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有所改变,故C符合题意;仍然有人希望学而优则仕,A项错误;明清时期商人的政治地位仍然低下,B项错误;明清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世贞《四部稿》中记载:“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徽商

A. 注重资本积累,扩大投资

B. 注重扩大经商范围

C. 注重买田置地

D. 注重多样化经营

 

查看答案

宋初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这表明宋朝的土地政策

A. 导致了当时的积贫积弱

B. 促使其内部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C. 释放了土地私有的活力

D. 促进了自耕农的增多

 

查看答案

《唐律疏议》规定商人有“行滥短狭者(指假冒伪劣商品)而卖者,杖六十”,“得利赃重者”按盗窃论处;宋代《太平广记》中多有“卖油条者在油中掺杂鱼膏以图厚利,终被暴雷击死,商人背信弃义而家遭火灾”等记载。这些记载说明唐宋时期

A. 严格推行重农抑商

B. 注重规范商业行为

C. 商人笃信因果之说

D. 获取重利遭到严惩

 

查看答案

唐代诗人王维在《渭川田家》中写道:“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鸣叫)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诗句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

A. 乡村生活的清闲富足

B.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C. 农业生产劳作的艰辛

D. 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查看答案

西欧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 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B.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C.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D.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