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后,陕西各地县志对城乡庙会的记载多附于“市集”之后。以下是根据资料整理的《清末大荔县城乡庙会分月统计》表,这反映出城乡商业( )
A. 注重保障农时 B. 以季度为周期 C. 受到时间限制 D. 以农业为基础
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 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 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 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下表是《汉书》中对当时医学发展状况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当时
史料 | 出处 |
汉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已有“本草待诏”的职位 | 《汉书·郊祀志》 |
元始五年(公元5年)曾“征求……本草等教授者来京师” | 《汉书·平帝纪》 |
楼护少年时候“诵读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 | 《汉书·楼护传》 |
A. 儒家经典为医学提供知识基础
B.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条件成熟
C. 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研究药物学
D. 民间钻研医术的氛围非常浓厚
春秋时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题文)(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泰戈尔1861年5月7日出生于印度的加尔各答,生活在外国列强殖民印度时期。他立足于印度现实生活,将印度人民凄惨的生活细致的刻画出来。同时,他也希望这些作品能促进印度下一代思想的觉醒。在创作技巧上,泰戈尔既继承了传统民族文学的特点,同时又大胆吸收西方文化的先进之处。1913年,他因孟加拉语诗集《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先后两次访华,受到不同的待遇。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推崇以及对西方的批评,让梁启超等人深受鼓舞,坚定了他们回归本土文化的主张。而陈独秀等人则提出了批评,理由大致是:我们在东方文明下受尽了苦,泰戈尔维护这些腐朽无用的东西,我们只好反对他;泰戈尔要废除民族与政治,用灵魂的安慰来取代,是逃避现实……
2011年5月7日,来自世界各地一百多位专家学者聚集在北京,共同纪念泰戈尔诞辰150周年。
——摘编自《中国知网》相关论文
(1)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说明泰戈尔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访问中国所受不同待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简析纪念泰戈尔诞辰150周年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意义。
(题文)在美苏两国的战略地图上,双方都希望统一的德国成为本阵营的排头兵,但是双方在德国的统一程序和方式上均存在巨大分歧。在此情况下,德国无法避免分裂的结局。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先后成立。
1972年两德之间签订《基础条约》,为两德关系正常化铺平道路。
20世纪80年代,两德统一的步伐加快。对此,法国总统密特朗说:“谈论德国统一的人什么也不懂。苏联决不会答应。德国统一意味着华沙条约的结束,这,你怎么能想象呢?”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德国越来越想统治欧洲,我们得经常会晤来抵消德国的力量。必须做到不让德国统治欧洲。”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不反对德国统一,但我们要谨慎从事。”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无论我们軎欢不喜欢,统一的德国必将留在北约内,这一时机已经成熟。”在此前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科尔游走于各大国之间,多方寻求理解、支持和妥协。1990年9月,“2+4外长会议”达成《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宣布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主权。
——摘编、整理自孟钟捷《德国简史》、知网论文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两个德国出现及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四国对待德国统一的两种不同态度及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