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的《海国图志》在1843年正式出版后少有人问津,甚至有守旧官吏主张将其付之一炬。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间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产生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海国图志》只学习西方器物
B. 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
C. 《天演论》主张学习西方制度
D. 清政府放松舆论管制
热播节目《国家宝藏》介绍了乾隆打造的集中国瓷器之大成的瓷母——各种釉彩大瓶,它集高温低温色釉和釉下彩釉上彩于一体,其烧造工艺繁复至极,至今无法复制。瓷母的问世,突出表明了
A.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技艺始终领先
B. 中央集权制度利于手工业技艺传承
C. 皇权专制下国家具有强大动员能力
D. 小农经济为古代科技提供物质基础
据《唐六典》记载,唐代官员考核标准分善、最两部分,其中善有四方面: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这突出反映了
A. 儒家理念在官员考核中的具体运用
B. 道德修养成为唐代考课的核心标准
C. 唐代考课制度空前的严整与系统化
D. 注重道德修养而忽视官员任职实绩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货币,将秦半两钱定为统一货币,从而结束了先秦时期货币形状、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但目前考古发现的秦半两钱在形制、重量上并不统一,在陕西凤翔秦墓中甚至曾发现大小半两钱相差达百倍者。出现这种现象最有可能是因为
A. 秦朝官营手工业的铸造技术比较落后
B. 秦朝没有发布统一的半两钱铸造规格
C. 秦半两钱主要由各地而非由中央铸造
D. 存世的秦半两钱并不都是秦朝铸造的
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家庭和家族的组织模式被政治化,变成了国家的统治模式,国家统治模式则被家庭化,变成了一种温情脉脉的东西”。在这一时期
A.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充满了神秘色彩
B. 重视血缘关系,形成了完整的礼乐制度
C. 贵族政治走向衰落,正被官僚政治取代
D. 信奉“君权神授”,主张“正刑与德,以事上天”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盛宣怀(1844—1916)字杏荪。盛宣怀涉足“洋务”,毕生的追求是“办大事”,“做高官”。李鸿章对其野心看的很清楚。他对亲信说:“盛杏荪机智敏达,而乏毅力,其条陈固欲办大事、兼作高官。”“挟官以凌商,挟商已蒙官”,上下其手,左右开弓,是盛宣怀大做“无本生涯”,最终成为清末首富的不二法门。当时清政府财力不济,开办“求富”企业颇多困难,可又不得不办,故采用“招商集资”、“官督商办”的权宜方式。盛宣怀明确提出,举办“求富”企业,“唯有援照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之一法,商集其资,民鸠其工,官总其成”。但企业大权,有官方督办掌管,不能完全由股权说了算。在盛氏的“督办”之下,经营顺手则分享巨利,甚至巧夺豪取,企业亏损则推卸,巧语趋避。但是,纵观盛宣怀一生,他只能操办事关国民经济命脉的垄断性产业,如轮运、电报、铁路、银行、钢轨专卖。他对市场化程度深、竞争激烈的产业则屡战屡败,无一成功,如矿务、棉纺织业等。
——摘编自卢伯炜《盛宣怀与轮船招商局的改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盛宣怀督办洋务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盛宣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