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中国掀起洋务运动时,整体社会环境非常有利于引进新事物、实现近代化。尤其是中国人(尤其是男人)的文化水平,要比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工人的文化水平高出很多。以下支撑这一观点的最主要理由是
A. 印刷术发明早、出版业发达
B. 男耕女织的社会生产模式
C. 科举考试等文化政策导向
D. 中国的学校教育非常普及
1898年问世的《无锡白话报》是当时在中国极具影响力的一份报刊,其创办者裘廷梁有言“古今中外,变法必自空谈始。故今日中国将变未变之际,以扩张报务为第一义”、“欲民智大启,必自广学校始,不得已而求其次,必自阅报始。报安能人人而阅之,必自白话报始”。这说明
①白话相比文言更有利于报刊的普及
②文学革命对报业形成了一定影响
③裘氏希望通过办报推动社会变革
④报业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素养的提升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某同学对中国近代一人物总结了三个要点,即“宣扬自由民主”“翻译外国书籍”“赞成改良道路”。据此判断该人物是
A. 魏源
B. 洪仁玕
C. 李鸿章
D. 严复
梁启超认为:“欲解决社会问题者,当以解决资本问题为第一义,以解决土地问题为第二义。且土地问题,虽谓为资本问题之附庸焉可也。”这说明梁启超
A. 突出强调发展资本主义的重要性
B. 明确反对进行社会革命
C. 其思想与“平均地权”思想相一致
D. 主张逐一解决社会问题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
A. 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 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
C. 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科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之一。1609年,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1610年,伽利略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为哥白尼学说找到了确凿的证据,标志着哥白尼学说开始走向胜利。借助于望远镜,伽利略还先后发现了土星光环、太阳黑子、太阳的自转、金星和水星的盈亏现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动,以及银河是由无数恒星组成等等,开辟了天文学的新时代。他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他的工作为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了答复地心说对哥白尼体系的责难,他提出了相对性原理,被爱因斯坦称为伽利略相对性原理,是狭义相对论的先导。他创立的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是近代自然科学研究问题的一般程序和经典方法。
——整理自人教版历史必修三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伽利略科学成就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伽利略科学成就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