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 唐朝 B....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A 【解析】根据材料“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反映了市坊的界限已经被打破,店铺可以随处可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最早发生在北宋时期,故唐朝时期不可能出现,A项符合题意;BCD均与题意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 牛耕的推广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 铁器时代的到来

 

查看答案

下面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 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 经济结构的变化

D.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在逐步融入世界大潮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批通商口岸。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艰难成长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竟至绝迹”。……上海、杭州等口岸盛产棉花,这些棉花,除运销本国各地外,有很多都出口到国外。……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如1879年厦门一地,有二万一千余人出洋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通商口岸发展起之后,其影响力不断向内陆腹地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走向了近代化。……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因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建立和租界的开辟,直接与此相关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江)太(仓)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近代企业统计表

 

时间

类别

厂矿数

资本额(千元)

占总资本额的百分比

甲午中日战争前

商办

53

4707

22.4%

官督商办、官办

19

16208

77.6%

甲午中日战争后

商办

63

12465

70%

官督商办、官办

18

5345

30%

 

 

材料三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引自《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材料四1927年,蒋介石以荣氏企业认购国库券不力,下令封杀他们在无锡的产业,迫使荣宗敬认购巨额国库券而了事。八一三事变后,荣氏企业倍受重创,申新一、二、八厂全部被毁,其他企业不同程度遭受损失、劫掠和强占。

请回答:

(1)材料表明,松太地区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材料指出变化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相比甲午战争前,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企业发展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分析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有何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三,这一时期被称为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有利的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