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稀疏而微弱 B.发展非常缓慢
C.代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D.开始主导中国社会经济
“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间的矛盾 B、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C、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D、减轻农民负担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 牛耕的推广 B. 手工业的发展
C.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 D. 铁器时代的到来
下面示意图可以直接用来论证我国古代
A. 商业运输方式的变化
B.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C. 经济结构的变化
D.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近代中国在逐步融入世界大潮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批通商口岸。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艰难成长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竟至绝迹”。……上海、杭州等口岸盛产棉花,这些棉花,除运销本国各地外,有很多都出口到国外。……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如1879年厦门一地,有二万一千余人出洋
——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通商口岸发展起之后,其影响力不断向内陆腹地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走向了近代化。……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因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建立和租界的开辟,直接与此相关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