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了不结盟运动 ( )
A.形成了美与苏抗衡军事政治集团 B.改变了超级大国对世界事务的控制
C.缺乏明确而坚定的基本原则和宗旨 D.是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有著名学者如此评论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溶为一体。一箭双雕,成真正的受益者。”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 提出杜鲁门主义
C. 实施马歇尔计划
D. 建立“北约”组织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叶剑英援引历史典故说:“魏、蜀、吴三国鼎立,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东联孙吴,北拒曹魏’,可以参考。”这一外交思路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
A. 50年代初期
B. 60年代初期
C. 70年代初期
D. 80年代末期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代表团先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推动了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
B. 推动了亚、非、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 改善了中国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D. 扩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后,苏联对双方战报同时刊载。实际上苏联明显向德国倾斜,对德国的胜利一再表示视贺。“现在,如果就欧洲各个巨大列强说来,德国是处在走向于立刻结束战争并达到和平的国家地位中,而那昨天还高喊反对侵略的英国和法国,却主张继续战争,而反对缔结和约。”法国败降之快,出乎苏联意外,1940年夏秋,认为“苏联必须准备在东西两条战线同时作战”,但在外交或公开场合的表现,却不是一目了然。1940年7月,斯大林说,“看不出存在任何一个国家称霸欧洲的危险,更看不出德国可能鲸吞欧洲的危险”,他“不认为德国的军事胜利会威胁苏联及苏德友好关系”。8月1日的莫洛托夫报告,和以前强调苏处境安宁不同,开始呼吁备战,但又强调严格遵守苏德条约。斯大林说:“不要以为。法国溃败后,西方的妥协者会退出舞台...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准备做出新的让步,只要侵略者调转枪口打苏联就行。”结果,付出了沉重代价。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对德外交政策的实质,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王夫之认为封建论者是搞无益的争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一如柳宗元所论,王夫之认为秦是行了大公,“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王夫之认为,事物都有两面性,但郡县制与封建制相比要好得多,“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