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剥削之余,市积压之料。”对材料的最准确的理解是
A. 明政府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明朝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 机户没有生产自主权
D. 明政府组织机户进行有序地生产
“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乾隆)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上述材料表明
A. 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
B. 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
C. 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
D. 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A. 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 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 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 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③
中国古代妇女择偶一般“悔作商人妇”,而到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宁肯嫁与商人”的现象。这一变化说明
A.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B. 商品经济发展,传统观念发生变化
C. 反封建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D. 西学东渐,中国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的日常生活与习俗风情。有人说,该画折射出了“时代的风采”。“时代的风采”是指
A、手工工场兴起 B、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C、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 D、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