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对持久战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完整论述。毛泽东认为抗战作战形式应该是“基本的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毛泽东多次强调:“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放手发动群众,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不断地建立和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逐渐形成了持久消耗战略的思想,其基本内容是:“以空间换时间”和“积小胜为大胜”。国民党制订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但在实战中又设想用顽强的阵地防守充分杀伤敌人,遏制日军的进攻势头。1938年国民党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但同年蒋介石又下令,对各地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一律勒令取消”,李宗仁说国民党把抗战“前途建立在欧战和世界大战之上”,因此在日本进攻面前被动应敌、苦撑待变。

﹣﹣摘编自祝滨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持久战略之比较》

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的国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国提供了总额为2.5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法的援助总共才2.6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品和稳定货币。从1940年起,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适用于中国,从1942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额达到13亿美元左右。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国共两党抗战如何体现了有异有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1)从战略上看,两党都坚决抗战,认为抗战是持久战;在作战方针上,都认识到游击战术的重要性,但中共执行较好,而国民党在实践中更注重阵地防御战;都有发动民众的意愿,中共真正依赖民众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则更多依靠政府军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且有严重依赖英美(外援)的心理。 (2)变化: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 影响:在道义上、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国抗战的物资困难,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国共双方关于抗日战争战略和实践可知,本题实际上考查学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由材料可归纳为:从战略上看,两党都坚决抗战,认为抗战是持久战;在作战方针上,都认识到游击战术的重要性,但中共执行较好,而国民党在实践中更注重阵地防御战;都有发动民众的意愿,中共真正依赖民众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则更多依靠政府军队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且有严重依赖英美(外援)的心理。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为: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转为军事援助。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为:在道义上、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国抗战的物资困难,为中国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9年,尼克松曾说:“考虑到将来,在我和苏联人进行对话的同时,我可能也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这反映出

A. 中国是超级大国争霸的中心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美国考虑改变对华遏制政策    D.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查看答案

“中国利用苏联技术生产武器,由同盟者逐渐演变为反对者的危险性变为现实。因此,发生在1960年的意识形态激烈争论,成为苏联领导人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独立与自主行为的回应,由此造成所有民族主义结论的出现。”该学者认为中苏关系恶化是因为

A. 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    B. 中国不正当的行为威胁苏联利益

C. 意识形态的根本冲突    D. 苏联要求中国追随他的世界战略

 

查看答案

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被法国看成是美国埋的“伏兵”,会使美国控制欧共体,并挑战法国地位。1967年英国的申请又遭到法国否决。法国拒绝英国的意图是

A. 强调欧共体的独立地位    B. 保持法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C. 削弱与英美的经济联系    D. 注重欧共体成员国平等交往

 

查看答案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至少有25封信在来往。最终苏联先撤走了导弹,美国解除了海上封锁,持续了13天的导弹危机得以解除。这说明

A. 美苏在对抗中伴随妥协

B. 冷战加剧世界紧张局势

C. 美苏淡化意识形态冲突

D.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查看答案

五四宪法起草时,毛泽东为高级干部开列了阅读资料,包括1936年苏联宪法、1953年罗马尼亚宪法、1952年波兰宪法、德国宪法、1946年法国宪法、捷克宪法、旧中国1913年天坛宪法、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蒋介石宪法等。这主要体现了五四宪法

A. 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B. 是社会主义宪法的集大成者

C. 超越了国家与社会形态差异

D. 科学融合了国际与历史经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