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斯大林认为集体农庄使“城乡之间的关系问题已经建立在新的基础上,城乡之间的对立将加速消除”。到1951年,斯大林进一步认为:“城市和乡村之间、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对立的基础,已经被我国现今的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这反映了
A. 苏联的经济体制充满活力
B. 集体农庄完全适合苏联的国情
C. 农、轻、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D. 农业集体化运动得到快速发展
1978年9月,中央指出:“(国有)企业要有主动权、机动权,如用人多少,要增加点什么,减少点什么,应该有权处理。企业应该有点外汇,自己可以订货。”在此思想指导下中央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降低国有企业的经济比重
C. 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D. 引进西方的自由竞争机制
1957年底,毛泽东说:“现在国际上一般都公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但是否做得到那是另外一个问题,美国首先就做不到。从国与国的关系方面来讲,应该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这是正确的。但是,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个共产党的对外关系的总路线,就不能只限于和平共处。还有一个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问题。”由此看出毛泽东
A. 制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策略
B. 想建立与其他国家正常的对外交往的原则
C. 开始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方针
D. 在和平共处基础上加强对外政策的斗争性
下表目录为某著作的局部,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1787年春天……第五章,领头羊弗吉尼亚: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三: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7月11日—17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9月8日—17日。
A. “小州的胜利”,指参议员每州两名顾及小州利益
B. “着火的房子”,反映联邦制下出现危机
C. “人类的五分三”,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来计算人口
D. “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功绩远大于局限
1937年5月,毛泽东在苏区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土地是属于日本人,还是属于中国人,这是首先待解决的问题,那么,由暴力没收办法转变到新的适当方法,就是完全必要的。”由此可知,该时期土地政策变革的主要意图是
A. 团结抵御外侮
B. 维护农民利益
C. 停止土地革命
D. 实行减租减息
李喜所在《梁启超对戊戍变法的反思》中指出,从维新派本身寻求失败的原因,是从枝节上来找,自然进入了误区;从中国社会本身去考察,才可能合理地去解释变法为什么失败。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在于
A. 变法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群众 B. 变法措施过于全面,进程过于激
C. 有利于改革成功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 D. 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戊戌政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