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明代米价表
期间 | 每公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 | 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单位:公石) |
14世纪后半期 | 17.19 | 58.17 |
15世纪前半期 | 10.84 | 92.22 |
15世纪后半期 | 16.35 | 61.16 |
16世纪前半期 | 20.19 | 49.52 |
16世纪后半期 | 23.00 | 43.48 |
17世纪前半期 | 32.19 | 31.07 |
平均 | 18.00 | 52.91 |
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明初大明宝钞升值和政府控制使银价上涨
B. 钱价上涨和白银增加导致白银购买力下跌
C. 赋税征银导致米价上升白银价格上涨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米价上升银价上涨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下列选项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包含有朴素辩证的认识
B. 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 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 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秦实行“郡县制”的评价。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
B. 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
C. 要害于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
D. 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
中国自古设官而治,从“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到“政逮于大夫”、“陪官执国命”、“布衣为卿相”的历史演进,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变化趋势。这一趋势是
A. 官员世袭利于国家管理
B. 官制由人治向法治转型
C. 贵族政治让位官僚政治
D. 君主专制取代官僚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信息。阅读下面两幅地图:
(1)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革命中心区域、革命性质、国共关系等方面)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变迁的原因。
材料二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8)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三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发展的关心,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摘编自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探索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结合历史背景,图1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怎样的局势?图2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材料二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
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俾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一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两处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