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完全取代门阀政治,形成“文官体制”是在
A. 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两宋时期
下图为某同学对10-14世纪中国主要民族政权时空关系整理示意图,?处对应的是
A. 辽
B. 西夏
C. 金
D. 宋
“严格说来,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因为他最初的目的仅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对张骞通西域的历史解释采用的分析方法是
A. 动机与后果
B. 目的与手段
C. 背景与条件
D. 联系与区别
史学家钱穆先生将战国到秦定义为“历史之大变”,此种定义的主要视角是
A. 思想文化
B. 社会政治
C. 民族关系
D. 生活方式
下列各项中,可作为研究商朝历史直接证据的是
A. 姜寨遗址
B. 甲骨文
C. 《史记》
D. 二里头遗存
【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牌】
材料新中国成立之际,我国人口已经毫无疑义的超过5亿。随着现代公共卫生和医疗技术知识由城市向乡村、由沿海向内地的普及和提高,自1962年开始,我国人口进入了出生率居高不下、死亡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大大加快的人口高增长惯性时期。1949年,全国耕地人均2.7亩,当时已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1957年列1970年,耕地从人均2.59亩降至1.83亩。不仅如此,日渐沉重的就业压力也困扰着各级政府,农村地区的隐性过剩劳动力有增无减,城镇地区所能捉供的就业机会难以满足就业需求。此时期,党和政府领导人及一些求实的学界人士如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都先后发布节育的谈话,1957年,毛泽东甚至明确提出“计划生育”的概念和“逐步达到普遍计划生育”的设想,他说要提倡节育,要有计划地生育。但到1958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又说“人多好还是人少好,现在还是人多好”。1956年“二五计划”和1963年国务院工作会议制定的有关人口方面的政策,都被随后的反右派斗争和“文化大革命”所冲击,即便如此,1968年城市的人口出生率还是比1963年降低了23.2个千分点,而认为多子多福的农村人口出生率也降低了6.48个千分点。
——摘编自汤兆云《建国后十七年我国人口政策评析》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毛泽东提出“计划生育”概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建国后十七年我国的人口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