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曾经被视为沟通人与神联系的重要中介物,但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生产力发展
B. 青铜技术水平提高
C. “礼崩乐坏”
D. 神学思想影响减弱
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表明西周
A. 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
B. 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
C. 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
据记载,夏商时已存在“就地封爵”的册封政策,到周初则实行“封邦建国”,并任命王族或功臣到被征服的土地上建立诸侯国,以代天子进行统治。此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的稳固性 B. 宗法原则已经得到贯彻
C. 统治者对地方控制强化 D. 地方诸侯的独立性增强
材料一:“有文字为智国,无文字为愚国;识字为智民,不识字为愚民:地球万国之所同也。独吾中国有文字而不得为智国,民识字而不得为智民,何哉?裘廷梁曰:此文言之为害矣。”
——裘廷梁1898《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材料二:“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原载《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第1卷第1号
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原载《新青年》1919年1月15日第6卷第1号
材料四:“国语运动”……牵涉了几千年来的文化和社会生活,要以人力办到,政府的力量和社会的潮流必须合拍……欧战结束了,全世界发生一种新潮流,激荡着中国的社会,于是这个“国语运动”才算水到渠成,政府和社会互助而合作,三五年工夫,居然办到寻常三五十年所办不到的成绩。
——程巍《谁领导了1916—1920年的中国文学革命?》,载《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3期
问题:
(1)材料一中裘廷梁认为“智国”“智民”的标准是什么?在他看来,导致中国不属于“智国”的原因什么?
(2)材料二、材料三在观点与形式上有何异同?为什么出现这种变化?
(3)你如何看待材料四中作者对“文白之争”结果的评价?
请仔细观察反映“二战”前后历史的漫画与图片,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注:墙上的帽子分别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最后一个是英国。
注:受伤的德军将领古德里安、博克等抬着棺木。棺木上文字为: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问题:
(1)将图片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按一定的时序进行排列。(将对应的字母填在时间轴上空白处,
(2)按一定的时空结构和历史逻辑,概述图片内容的历史进程。
问题:
(1)示意图中“王国时代”A、B、C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2)以C为例,“王国时代”为控制天下而采取的统治手段有哪些?此时期君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什么?
(3)“帝国时代”政治特征是什么?秦汉帝国君主政治建立的基础是什么?
(4)以西汉为例,简要说明君主控制天下采取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