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汉武帝既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又是一个备受...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汉武帝既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与他同时代的司马迁评价其“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边兵,人无聊生。偏观嬴政,几欲齐衡”。百年后的班固则称其“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知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千年之后的司马光则认为:“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指汉武帝能够遵守先王之道,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守住基业),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摘编自姜鹏《汉武帝的三张面孔》

(l)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的一生的重大事迹。

(2)报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三位史学家会对汉武帝产生不同评价的原因?

 

(1)施行中外朝制度,刺史制度,察举制;推行推恩令,附益法,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盐铁官营;外击匈奴等。 (2)选择史料的角度不同,司马迁从军事成就角度、班固从儒学发展角度、司马光则从政治制度角度;所处的时代也不尽相同。司马迁是当时人,比较直观,但无法从长远影响来评价。班固是东汉人,可以从汉武帝政策的延续性和发展来评价。而司马光则是宋朝人,能从秦皇汉武的比较中得出汉武帝时期政治制度改革的影响来评价;立场也有所不同。司马迁对汉武帝的措施政策并不完全认同。班固作为东汉儒家学者,对汉武帝提拔儒学赞赏有加。司马光作为政治家和史学家,写史主要目的为皇帝提供治乱兴亡的历史借鉴。 【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汉武帝一生的重大事迹:经济上,推行内外朝制度、 颁布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等;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北击匈奴等。 (2)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三位史学家对汉武帝评价不同的原因,可从选择史料(军事成就、儒学发展、政治角度)、所处时代(当时、东汉、宋代)以及各自立场等角度比较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按照那些微尘纷纷坠落到人们头脑中的顺序,把它们记录下来……追踪它们的这种运动模式”。该作家主张

A. 以写实手法来塑造人物

B. 注重描写社会底层心声

C. 弘扬启蒙时代理性精神

D. 发掘人内心深处的奥秘

 

查看答案

当今中国,中小学孔子课堂呈现繁荣发展;各地儿童读经,国学班、德育班等遍地开花;文化典籍整理和出版工作不断发展。材料现象有利于

A. 中国文化的国际化

B. 对儒家经典著作重新解读

C. 增强民族认同感

D. 约束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城市的贫民(主要是黑人)居住区内,许多民间艺术家将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有机结合,创作了大量的普通民众乐于接受的爵士乐作品。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后,迅速风靡全球,深受世界人民喜爱。这说明

A. 爵士乐的流行提高了黑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

B. 通俗易懂的现代主义音乐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C. 美国文化具有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D. 以反种族歧视为主题的作品顺应了时代潮流

 

查看答案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  )

A. 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 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 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 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雷文斯坦提出了“推拉理论”来解释人口迁移现象,其含义是指“人们之所以从此地到彼地,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原居地的推力,二是迁入地的拉力”。根据这一理论,20世纪80年代,我国掀起了向东南沿海移民的热潮,其拉力主要是

A. 东南沿海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快

B. 东南沿海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小,政治经济稳定

C. 东南沿海设经济特区,率先对外开放

D. 东南沿海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吸引大量人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