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13—1920年中国国内工业品和原料价格指数表(以1913年为100),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年份 | 批发物价 | 上海粉麦价 | 天津布花价 | 汉口纱花价 | ||||
工业品 | 农产品 | 绿兵船粉 | 汉口小麦 | 14磅粗布 | 西河棉花 | 棉纱 | 棉花 | |
1913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915 | 131.8 | 100.3 | 120.6 | 120.36 | 108.3 | 79.0 |
|
|
1917 | 130.0 | 103.0 | 116.3 | 102.1 | 116.9 | 118.6 |
|
|
1919 | 137.7 | 112.5 | 105.3 | 83.9 | 171.0 | 130.8 | 159.2 | 115.4 |
1920 | 168.0 | 125.8 | 131.6 | 92.1 | 169.0 | 139.9 | 159.9 | 109.9 |
A. 传统自然经济顽强抵抗着外来经济侵略
B. 中国被进一步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西方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此时得到了较快发展
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A. 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B. 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 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 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南宋初年,朝廷设立会子务负责发行“官会子”。会子面值以铜钱数量来标示,但基本上不可兑换成现钱,“输官亦许用之,庶公私皆便。”南宋会子得以流通的主要原因是
A. 由国家信用提供担保 B. 纸币使用具有历史基础
C. 得到工商业者的支持 D. 政府采用强制手段推行
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反映了
A. 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
B. 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C. 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
D. 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
据《战国策》记载,赵国地处中央,成为“杂民之所居”,而宋国更加富庶,也是“邻民之所处”。战国时人口流动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加速了部族血缘关系的瓦解 B. 使兼并战争的进程加速
C. 有利于中央集权国家的崛起 D. 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