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

材料二“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音慧,意为小棺材)。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林纾《畏庐琐记》

材料三《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烈女节妇人数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

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材料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中国近代史教程》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说明依据。

(2)依据材料二,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

 

(1)认为妇女再婚正常。因为官僚贵族子弟争娶兰芝,阿兄(亲属)认可。 (2)生活困难,难以生存;社会观念鼓励,认为非常荣耀。 (3)唐朝社会风气相对开放(封建礼教观念不强)。宋明理学发展,强调三纲五常。明清统治者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 (4)评价: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 【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问需要学生读懂材料,加以判断。它反映了女子改嫁现象在当时很为正常。由于在当时理学尚未建立,且佛道盛行,儒学地位也受到了冲击,故而伦理道德没有那么突出,因此对于女性的约束也没有那么多。 (2)本问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学生需要厘清材料的内容关系,从材料中提取出几点信息。“不能存活”说明了寡妇生活的困难。而“亦引为荣”说明了当时形成了这种社会风气,寡妇殉难被看成是一种光荣之事。 (3)此题要注意分析由少到多的原因,所以要分析唐朝少的原因、宋朝和明朝增多的原因。唐朝时期,理学尚未形成,且文明伴有胡汉融合特点。宋朝则出现了理学,伦理道德舒服了女性。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进一步束缚了女性发展。 (4)本问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材料四认为儒学是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为君主专制服务的,它的传播不利于中国建立民主制度。因此,要建立民主制度,就必须反对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即打倒孔家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冲突的解决机制,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材料一

“礼不下庶人,刑人不上大夫。”

——《礼记》

“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源也。”

——《荀子》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

——《春秋繁露》

材料二

“人类的一切法律都因那惟一的神(逻各斯)的法律而存在。”

——《古希腊罗马哲学》

“法律应该不仅仅是管辖人民,君主如不依法办事,也要管辖君主。”

——柏拉图《理想国》

“教皇如果有背弃信仰,挥霍教会财产、通奸、抢劫以及其他严重损害教会声誉的犯罪,那他就要受到审判和废黜。”

——《教会法大全》

“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大宪章》

材料三这一时期的社会政治思想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通常有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自然状态”,一个是“社会契约”。哲学家的历史使命是说明现行的社会制度是不合理的……就要找到一个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这也是为了给进一步提出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作为理想的典范。

——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西法律思想的特点。依据材料二,指出西方古代法律思想的理念。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建立一种合理的社会制度,哲学家们提出了哪些法律思想。这些思想在近代西方被如何实践(请举例说明)。反映了当时怎样的时代潮流。

 

查看答案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同情,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别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张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请回答:

(1)文中哪些属于史料?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雅典市场。这里既是集市,也是雅典公民进行社会活动的公众场所。

(1)从图片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2)智者学派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查看答案

毛泽东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是在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指出,中国欲图生存,必须抛弃官僚的专制的民主政治,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要真正实现民主政治,必须依靠全国大多数人的政治觉悟,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关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陈独秀号召发动工农群众起来反抗军阀专制统治

B. 材料背景是要领导五四运动

C. 材料中的政治觉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

D. 陈独秀要实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