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这是下列哪种制度(或法令)实施后的结果
A. 郡县制
B. 封国制
C. 推恩令
D. 行省制
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出现了“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现象。据此可知唐代科举
A. 选拔标准客观公正
B. 促进社会阶级流动
C. 摒除门第间的差距
D. 世族权门仍占优势
汉武帝为加强对地方官僚的监察和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推恩令
B. 设置刺吏
C. 取消封国
D. 创设御史大夫
元大德九年(1305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A.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 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C. 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 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元朝统一后,以极高的礼遇对待中原著名历史人物,如兴建武成庙于枢密院,以孙子、管仲、乐毅、张良、诸葛亮等人从祭。这种做法的实质是
A.弘扬中原文化传统以维护统治
B.笼络汉族士人以缓和民族矛盾
C.统一思想以维护皇权专制
D.彰显重文轻武的治国方略
严耕望指出:“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不能用本地人。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簿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材料反映了
A. 汉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B. 汉代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命
C. 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但地方势力较大
D. 郡国地方大臣在地方政权中拥有绝对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