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会公开书》载:“(德意志)所有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这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A. 德意志要求建立民族教会
B. 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
C. 追求理性主义的人文精神
D. 摆脱专制统治的要求
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A. 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 B. 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C. 启蒙运动 宋明理学 D. 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布克哈特论及文艺复兴时期道德问题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个叫布拉乔的人极端仇视教会,看见僧侣唱赞美诗就会发怒,有一次索性将僧侣从钟楼上扔下。这说明文艺复兴
A. 极端反对宗教
B. 以人为本
C. 强调自由
D. 导致道德价值体系混乱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在以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时代精神的新思想的同时,又特别重视继承和利用在中世纪遭到摧残的古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并以此作为反对封建神学的思想武器。这反映出
A. 文艺复兴运动歌颂自然与人性
B. 文艺复兴摧毁了神学世界观
C. 古希腊罗马文化有反专制色彩
D. 人文主义者反封建的软弱性
乔托(约1266-1337),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右面是他的作品《圣弗朗西斯之死》:画中人物表情与动作各异,有的拿着旗帜,有的站立低头默哀,有的跪着祈祷,有的亲吻圣弗朗西斯的手和脚为他的去世感到难过。这表明乔托
A. 追求平等和民主 B.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 反对教会的统治 D. 擅用浪漫主义手法
某学者在评价欧洲一作家的作品时说:“他承认人的自然欲望的合理性,但并不一味强调人的自然欲望的天然合理性,而强调人智对自然欲望的引导和制约,用基督教式的爱去销蚀欲望中的粗俗乃至野蛮与疯狂的成分。”该学者评论的这位作家应该属于
A. 人文主义者
B. 禁欲主义者
C. 现实主义者
D. 宗教改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