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A. 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 邓小平复出
C. 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 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陈旧残存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某学校本科生在校人数,并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这张宣传册最早应印制于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用公式表述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1/4(资本增长)。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核算,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学技术增长+教育增长)。对上述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①传统经济模式中,劳动增长和资本增长的比率由较大到较小,科技和教育的比重增大
②重视科教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
③科技与教育逐步被摆在日益重要的战略地位
④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比较合理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 )
A.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 “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是从文学领域提倡“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开始的。倡导者呼吁作家应该面向“一般没有文化教养的人民大众”。文学作品“所用的题材就应该是一般人民大众所能懂的而且懂了就快乐的那种事物”。在这种观念的形响下,产生了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成的《神曲》。由于文艺复兴的倡导者高举“世俗文学”和“现世艺术”的旗帜,因此,欧洲的民众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称:“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于我就足够了”。但丁兴奋地高呼:“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摘编自陈小川主编《文艺复兴史纲》等
材料二胡适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曾经有过伟大的昨天,但后来逐渐被封建统治阶级加以僵化和教条,把它引进了死胡同。因此,当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刚一拉开,他就指出:“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新态度,即评判的态度”。孔教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孔教的价值,文学的评论只是要重新估定旧文学的价值。只有经过这种“评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的抉择,才能正确地区分“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他“反对盲从”,也“反对调和”。所以.胡适在严厉批评正统文言文学是“没有生气”的“死文学”的同时,又高扬民间白话文学,挖掘和梳理出一条有别于正统士大夫文学史的民间“白话文学史”线索。除此之外,新文化运动的先贤们呼吁:“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勿令僵尸枯骨,束缚现在活泼泼地之我”他们还愤怒地指责:“社会最大的罪恶莫过于摧折个人的个性,不使它自由发展。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
——摘编自胡适《新思潮的意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说明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在影响方面的相同之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建立后面对的是千疮百孔的社会经济,如何迅速发展生产恢复经济,也是汉政权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西汉政权积极倡导树立新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至文景时,新的主流价值观逐渐形成,主要包括崇尚自由、讲求仁孝和追求富强等几个方面。经过汉初数十年的恢复和发展,西汉中期已是民富国强,但先前的无为而治已不再适应社会的需要,西汉又到了需要变革的时期。武帝甫一即位,就高高举起变革的大旗,内部大刀阔斧地改革,对外主动用兵,以解决内忧外患。西汉中期形成了强调忠孝、积极进取的主流价值观。
——摘编自陈辉《秦汉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转变及其借鉴意义》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主流价值观的变化与社会变迁”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不能使用汉代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