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在《仁学》中谈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这一言论反映了
A. 三权分立
B. 天赋人权
C. 社会契约
D. 君主立宪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 结论 |
A | 查阅到蔡伦造纸的文献资料 |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
B | 查阅到《伤寒杂病论》的具体内容 | 这是最早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医学著作 |
C |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 这是世界上最早成文法的汇编 |
D |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资料 | 当时已出现了人文精神 |
A. A
B. B
C. C
D. D
唐律规定: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父子年十六以上皆绞。罗马法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由此可见
A. 唐律能有效防范谋反事件
B. 罗马法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
C. 法律不具备普遍的适用性
D. 西方法律比中国宽松灵活
有学者认为蜀锦闻名晚于齐鲁,东汉末蜀锦才驰名天下。不过据西汉文学家扬雄《蜀都赋》描述:“尔乃其人,自造奇锦……发文扬彩,传代无穷。”由此可知
A. 历史事实需要文学作品验证
B. 埋首文籍为学术研究正途
C.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历史信息
D. 蜀锦起源时间已经有定论
周代的礼制规定: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这一变化
A. 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B. 折射出王侯关系的变化
C. 反应了社会的转折变革
D. 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91年12月上旬,欧共体12国在马斯特里赫特市举行的首脑会议上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决定在12国范围内实现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即建立所谓“欧洲联盟”。
材料二:美、加、墨三国首脑于1992年12月签署了北美贸易协定,从而形成了拥有3.6亿消费者,区内生产总值超过6亿美元的北美自由贸易区。
材料三: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香港参加了亚太经济合作会议,并加入了这个组织,标志着这个地区经济体将有进一步的加强和扩大。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形成这一趋势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2)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成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4)亚太经合组织所奉行的“APEC大家庭精神”是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