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其中“量子”的含义是 A. 微观世界的多种粒子 B. 比原子...

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其中“量子”的含义是

A. 微观世界的多种粒子

B. 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C. 微观粒子的能量

D. 能量的基本单位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即量子是能表现出某物质或物理量特性的最小单元,D符合题意;ABC均与量子的概念不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有

①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宇宙世界和微观世界

②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③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④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均获诺贝尔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人们思维的影响是

A. 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

B. 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 思维方式不能绝对化

D. 使人们有了微观世界的认识

 

查看答案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1)结合所学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民本思潮”的表现,并分析“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概而言之,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只是政治的演变往往有明确的界标,而文化的变迁却没有清晰的标志。

——胡宝固《汉唐间史学的发展》

(2)如何理解材料二“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材料三孙中山死去二十四年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都大大地向前发展了,根本上变换了中国的面目。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这两件事:(一)在国内,唤起民众。这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及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新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篇文章写于哪一年?何人所写?文章的名称是什么?请简述判断的依据。

(4)综上,谈谈你对文化功能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中外交流和交往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博览会上有可能展示哪些产品?(举两例)。概述清政府不感兴趣的政治、经济原因。

材料二清政府正式派官员和商人携物出洋赴赛,始自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国际博览会。……大清国的展品“物件悉遵华式,专为手工制造,无一借助机器”。经评判,中国赛品“以丝、茶、瓷器、绸货、雕花瓷器、景泰器,在各国中推为第一。”

——《清末商品赛会活动评述》

(2)对于研究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材料二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

(3)材料二中,美国选择1876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何特殊意义?推测美国在这次博览会上可能展示什么产品?指出美国作为新兴工业国家崛起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材料三1905年,清政府奏准《出洋赛会章程》……指明凡有国际博览会,商部即咨行各省督抚,晓示商人,劝谕参加。商部在博览会会场设立事务所,经理华商与会有关事务,向华商提供各种帮助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演变史稿》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政府对待外洋事务的态度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美、英等国已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大为提高。中国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1942年3月,新任外交部长宋子文向美国政府正式表达了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改订新约的要求。由于中国政府的主动姿态,并且为了争取中国继续坚持抗战,美、英两国经过反复磋商后,决定采取一致行动,分别与中国谈判废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签订条约,废除了在华治外法权和一些特权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外政策取得的重要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外交成果的原因。

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

材料三中印两国之间的问题并不是很大……无非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即使一时解决不了,可以先放一放,在贸易、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还可以做很多事情,发展往来,增进了解和友谊,双方合作仍然有广阔的前景。……我还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3)关于中印问题,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了怎样的外交新思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对当今我国制定外交政策得到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