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寖假而孔子变为董江都、何邵公矣,寖假而孔子变为马季长、郑康成矣,寖假而孔子变为韩昌黎、欧阳永叔矣,寖假而孔子变为程伊川、朱晦庵矣,寖假而孔子变为陆象山、王阳明矣……”这些变化说明了
A. 儒学的发展与丰富
B. 孔子思想不断变化发展
C. 儒学丢失了原旨思想
D. 孔子思想不适合时代发展
鲁国和晋国先后公布了成文法典,孔子评论说:“贵贱不乱,才是法度。现在造了刑鼎,使百姓的眼光都集中在鼎上,还用什么来尊重贵族呢?贵贱失了次序,还用什么来治国呢?”这反映的是
A. 春秋时儒家思想的进步性
B. 战国时法家思想已成主流
C. 孔子思想中有保守性成分
D.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颁布成文法的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士人纷纷走上游说谋官之路。孔丘周游列国,难偿治国之愿;孙武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这说明
A. 游说谋官成为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的入仕途径
B. 人才适应时代的要求关系着个人理想的实现
C. 武将比文官更具社会进步的建设性
D. 社会的混乱无序造成用人的无理性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现代对外开放一共进行了四个大的阶段,即晚清民国的被动附庸型、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突围型、近三十年来的扩大开放型。弄清楚这四个阶段,有助于我们回顾中国近现代化的坎坷历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南京条约》开启了近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此举对中国经济近代化有何促进作用?概括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我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状况。
(2)“建国初期的一边倒型”对中国的经济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一时期在经济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工业化有何影响?
(3)“近三十年来的扩大开放”中国踩着历史节奏走出了三大步,每一步都没有落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请问80年代初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什么? 90年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表现各是什么?
(4)与第一阶段相比,第四阶段中国的对外开放有哪些本质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见下表:
地 点 | 创办人 | 企 业 名 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源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二:火花是火柴的商标,贴在火柴盒上。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发展于民国。这期间,内忧重重,外患频频,民族火柴业在夹缝中脱颖而出,顽强成长。下面是一组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火花。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民族企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从材料二的“火花”中你读出什么与民族工业发展有关的历史信息?
(3)从张謇企业的历史命运,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工业革命中)虽然按人口平均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可是富人的收益要明显地大于穷人……拿机织工来说,他们在早期年代境况不错,可后来无论是他们的工资还是就业机会都急剧恶化。
材料二: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产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而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二又二分之一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至1835年的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使印度平原白成一片”。
——马克思《资本论》
材料三: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将被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归纳英国工业革命的有关信息。
(2)据材料二、三,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特点。
(3)你认为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汲取英国工业革命的哪些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