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16年11月7日,星期二,民主党候选人...

(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16年11月7日,星期二,民主党候选人威尔逊在大选中再次当选总统,尽管他的竞选口号是1“他使我们这离战争”,但“一战”的全球性影响其实早已通过各种方式将美国卷入其中,到1916年秋天,美国的工业已经在向协约国这边供应大量战争物质,其中许多物质都由美国银行提供资会。许多美国人早已投身于人道主义救援中,

    他们大多也作为积极的参与者,为协约国作战,北美大陆并非如许多观察家所认为的那样置身平“欧战”之外,没有多少人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美国的北邻(他们有一条不设防边界)从战争开始就是交战国,战争也来到了美国人的家园。在德国秘密特工对协约国的军火补给进行破坏的同时,英德两国特工也为了获得对各自目标的援助,发起了宣传战。美国的中立空间同样也为及笑活的家们提供了机遇(和同情者)对他们而言,英国的参战为他们进一步的行动提供了可能,爱尔兰其和派已经在美国活跃了很长时间,特别是在1916年都柏林的爱尔兰复活节起义之后,他们重新振作,打算攻击英国人在美国的势力以及亲英势力。而印度的颠瘦分平,企图从度英国人在印度统治的加德尔(“叛乱”)党也蠢蠢欲动,企图对美国西海岸构成威胁,

  一摘编自基斯杰弗里(1916: 全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6年美国在“欧战”中的作用

(2)根树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威尔逊“他让我们远离战争”竟选口号未能实现的原因

 

(1)为“欧战”提供物质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中间地带,为受压迫国家的反抗提供了活动空间。 (2)美国与英国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协约国战败美国利益将受损;德国“无限制潜幅战”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契机:過制俄国二月革命。 【解析】(1)作用:根据“美国的工业已经在向协约国这边供应大量战争物质,其中许多物质都由美国银行提供资金。许多美国人早已投身于人道主义救援中”得出:为“欧战”提供物质援助和人道主义援助;根据“英德两国特工也为了获得对各自目标的援助,发起了宣传战”得出成为交战双方争夺的中间地带;根据“美国的中立空间同样也为反英活动家们提供了机遇”得出:为受压迫国家的反抗提供了活动空间。 (2)原因:可从美国与英国有着密切的历史文化联系,协约国战败美国利益将受损,德国“无限制潜艇战”为美国参战提供了契机,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等角度分析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游牧民族建立政权后,积极改革部落兵制。成吉思汗打破以氏族为纽带的部落联盟制度,将全蒙古的牧民统一编成数十个千户,分别授予功臣贵戚,任命其为千户那颜,划定其领地范围,世袭管领。千户既是军事单位,又是地方行政单位,它将过去松散的部落联盟组织,改变成层层隶属、高度集中的军事体制。蒙古灭金之后,建立了更严格的军户制,实行兵民分治。军户在赋役方面有豁免和优待,但必须世代为兵,不得随便脱离军籍,保障了元朝有稳定的兵源;同时,军户承担部分军费,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但是后来军户的负担过重,加上军官的盘剥,常令军户破产和逃亡,到元朝晚期,军户制实际上已经崩溃

——摘编自杭侃《辽夏金元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吉思汗兵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成吉思汗兵制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学家李时岳认为:近代中国存在向下沉沦和向上发展两种趋势。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从独立国家变成半殖民地,并向殖民地演化,这表现为向下沉沦的趋向;另一方面,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封建经济结构解体,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表现为向上发展的趋向,在这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讲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19世纪后期中国史的相关知识,以“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向”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发展不再只是本身的事,中国的命运不再完全由内部决定,对外关系的重大事件不仅成为古代和近代两个历史时期的分界线,而且在整个近代时期,又往往成为区别不同历史阶段的标志,如洋务阶段、抗战阶段……这是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国近代史开端》

材料二:计划经济国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的背景下才开始工业化进程,走了一条由国家计划推动,重工业优先发展、以粗放型增长方式为主、过分追求高速度、……片面强调自力更生的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克服传统工业化道路缺陷和不足,以信息化带动,力求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和政府导向、市场推动型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向琳《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材料三:美国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增长模式20世纪90年代发生先前未曾预料到的变化,由依靠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投入转为依靠人力资本(人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和经济效率的提高,是另一种工业化增长模式

——摘编自吴敬琏《中国应当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化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阶段”工业化模式的不足之处。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中美两国在“工业化道路”策略上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明确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自由贸易协定,并表示会对一些美国现在的主要贸易伙伴如中国和墨西哥征收高关税以促进美国国内工业和就业增长。这样会

A. 增加反经济全球化讨论

B. 使环太平洋国家普遍受益

C. 大幅增加美国贸易总量

D. 大大加快经济全球化速度

 

查看答案

1926年苏联商业人民委员米高扬宣称:“应当说,农民自发势力、农民谷物市场完全为我们所控制,我们随时可以降低或提高粮食价格。”其实质是

A. 按照市场价值规律管理经济

B. 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

C. 采用行政命令解决经济问题

D. 正式建立斯大林模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