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

(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

材料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

(3)材料三是从何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历史依据。

 

(1)态度:敌视(或否定)。依据:称太平军为“盗”和“逆匪”。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 (2)史实:《天朝田亩制度》的提出大大鼓舞了农民阶级参加反清起义。关联:鸦片战争后,中国被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阶级矛盾激化,推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 (3)角度:站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立场上否定太平天国。历史依据:太平天国利用拜上帝会组织发动群众,缺乏科学思想指导;定都以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天朝田亩制度》实为农民阶级不切实际的空想。太平天国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是历史的倒退。 【解析】第(1)问态度从材料一中不难判断出;理由依据材料一中“遍地皆盗……故相率为盗以谋食……逆匪”等信息来说明即可;因素从“地不能增而人加众,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及方面大臣所及也”来概括说明。 第(2)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庚子年六月初五日)于民教互仇,拳洋交哄”可以判断出答案;第二小问从材料二中“(中俄两国)且未尝失和……此应分别办理一也。日本与俄从无一教士教民在我内地煸惑生事,不宜无故开衅,师出无名,二也。不宜付诸孤注一掷,自有土崩瓦解之局,三也”的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不难回答,史实从义和团运动的宗旨、列强的利益同盟的驱使、日俄侵华的野心以及清政府对列强的宣战等视角去说明。 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从“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以达我持久抗战之目的”等信息来归纳答案;第二小问从中日民族矛盾变化、抗日救亡运动高涨、共产党与国民党政策调整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等方面归结原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重庆谈判前蒋介石对国民党要员提出了与中共谈判的总体原则,即通过谈判对中共“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表明蒋介石

A. 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

B. 满足了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C. 以政治民主化换取中共交出军队

D. 借口中共军事威胁拖延民主进程

 

查看答案

(题文)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 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查看答案

重庆谈判前蒋介石对国民党要员提出了与中共谈判的总体原则,即通过谈判对中共“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表明蒋介石

A. 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

B. 满足了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C. 以政治民主化换取中共交出军队

D. 借口中共军事威胁拖延民主进程

 

查看答案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A. 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 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

C. 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 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查看答案

1937年5月9日出版的《申报周刊》封面。封面上拍自延安的照片显示,城墙上赫然刷有“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及“停止内战”字样的标语。这表明

A. 延安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枢

B. 国民政府坚持自卫抗战

C. 国共两党合作抗战成为可能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