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概述材料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华民族的不同影响。

 

观点: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抗争、探索,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一个新中国。影响:鸦片战争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企业产生;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掀起了洋务运动,中国经济、军事、教育逐渐走向近代化。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被提上议事日程——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兴起。 【解析】(1)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信息从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促使中华民族深刻反思、抗争、探索,最终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并建立了一个新中国角度回答;第二小问,鸦片战争的影响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林则徐、魏源开 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从洋务运动迈开近代化的第一步角度回答; 甲午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制度建设的尝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

——汪士铎《乙丙日记》

(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

材料二平均主义是农民民主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农民革命的巨大推动力……“等贵贱,均贫富”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卷起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狂飙。

——漆侠《读<李自成>——论农民的革命民主主义》

材料三“洪秀全和太平天国如果统一了中国,那就要使中国倒退几个世纪!”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2)请运用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二的观点。并概括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关联。

(3)材料三是从何角度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其历史依据。

 

查看答案

重庆谈判前蒋介石对国民党要员提出了与中共谈判的总体原则,即通过谈判对中共“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表明蒋介石

A. 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

B. 满足了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C. 以政治民主化换取中共交出军队

D. 借口中共军事威胁拖延民主进程

 

查看答案

(题文)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B. 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C.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D. 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查看答案

重庆谈判前蒋介石对国民党要员提出了与中共谈判的总体原则,即通过谈判对中共“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这表明蒋介石

A. 企图消灭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

B. 满足了中共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愿望

C. 以政治民主化换取中共交出军队

D. 借口中共军事威胁拖延民主进程

 

查看答案

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A. 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 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

C. 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 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