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 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 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C. 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 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材料反映出德国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 皇帝无权中止法律的执行
B. 皇帝兼任联邦议会的主席
C. 德国立法权控制行政权
D. 德国的皇帝凌驾于议会之上
“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宪法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验主义的一部宪法,它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所有法律都仅限于分别阐述各个机构的选举、组成、职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现象
A. 是共和派与君主派之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B. 说明浪漫主义情怀影响法国人对立法和法律的态度
C. 证明法国人革命激情有余但治国能力远不如英、美
D. 反映出法国忙于应付普法战争对制定宪法重视不够
托克维尔说:“小国有自由,大国有力量。十三个州就是一个小国,现在要让渡权力建立起一个大国,如何设计中央和各州的纵向分权机制,以使国家兼具有自由和力量?”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做法是推行
A. 邦联制
B. 联邦制
C. 共和制
D. 三权分立
下图是法国1875年宪法部分修正案(1884年8月14日)。发布这些修正案的直接目的是
A. 否定巴黎公社
B. 确立共和政体
C. 阻止保皇派复辟
D. 建立君主立宪制
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这种制度变革
A. 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 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 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 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