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C 【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辛亥革命前后人们对“辫子”的认识截然不同,由此反映出政治变革对民众生活习俗的影响,故答案为C项。A项说法绝对,且对材料信息概括不全面,排除;B、D项说法绝对,且材料不能直接体现,均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建筑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中国,四合院到花园洋房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清政府的政策

C.中国人自己的主动改造                   D.科技的发展

 

查看答案

国民政府1948年8月发行金圆券,发行额以20亿元为上限,按1元折合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11月修正发行办法,金圆券贬值五分之四,并取消限额,到1949年5月发行总额达60万亿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以人民币1元兑换金圆券10万元的比价,将其收回作废。这场货币发行的变局直接反映出

A. 当时国民政府经济濒临崩溃

B. 法币的出现是货币问题的根源

C. 人民币稳定了工商业市场

D. 金圆券承担了货币转型的过渡任务

 

查看答案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在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和广西。材料表明

A.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国统区经济迅速发展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查看答案

1912—1919年期间和1927—1937年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两个阶段,相同的原因是

A. 国家统一的实现

B. 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 政府政策鼓励支持

D. 国内和平时期的到来

 

查看答案

晚清上海的报刊上,曾开展过一场有关于俭与奢问题的讨论。其中,有人认为“裕国足民之道,不在乎斤斤讲求崇尚节俭,盖自有其道也。此道若得,则上下皆富矣,何至有患贫之时?区区节俭又何足道哉?”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 西式生活方式传入的影响

B. 传统观念受到洋务思想冲击

C.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

D. 节俭传统不利于国货的销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