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中国哈尔滨、太原、成都、昆明等铁路局修建的铁路轨距是1米,俗称为“窄轨”,与中国当时四大干线京汉、京奉、津浦、沪宁接不上轨。这种情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南北地方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重工业基础薄弱
C.列强的经济侵略
D.铁路建设各自为政
李鸿章写给郭嵩焘的信中提到“是年冬底赴京,叩谒梓宫,谒晤恭邸,极陈铁路利益,请先试造清江(在今湖北省内)至京,以便南北转输。邸意亦为然,谓无人敢主持。复请其乘间为两宫言之,渠谓两宫亦不能定此大计”。这一历史现象极可能发生在
A. 19世纪60年代初
B. 19世纪70年代末
C. 1885年
D. 1901年
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布了一系列改革风俗的条规,内容涉及禁卖人口、禁止体罚、保护民权、严禁鸦片、禁止赌博、管制娼妓、改革历法、改变称呼、限期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礼仪、树立新风等各个方面。其目的主要是
A. 扫除封建专制
B. 维护革命成果
C. 改革风俗习惯
D. 去除封建陋习
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这说明
A. 辫子问题是革命的重要标志
B. 民主共和观念日渐深入人心
C. 政治变革推动民众习俗变化
D. 封建陋习开始丧失社会土壤
建筑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在中国,从四合院到花园洋房的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清政府的政策
C.中国人自己的主动改造 D.科技的发展
国民政府1948年8月发行金圆券,发行额以20亿元为上限,按1元折合300万元的比率收兑法币;11月修正发行办法,金圆券贬值五分之四,并取消限额,到1949年5月发行总额达60万亿元。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以人民币1元兑换金圆券10万元的比价,将其收回作废。这场货币发行的变局直接反映出
A. 当时国民政府经济濒临崩溃
B. 法币的出现是货币问题的根源
C. 人民币稳定了工商业市场
D. 金圆券承担了货币转型的过渡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