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界发生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这场争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

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界发生了一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这场争论深刻地影响了当时政府的政策选择,也对当今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价值的历史借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代化应采取什么方式呢?……我以为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早已过去,本世纪各国的资本主义都是“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所谓节制的资本主义,即一切经济事业受政府的节制或限制,甚或由政府自办,这与亚当·斯密之自由放任政策完全相反。中国今日之现代化宜急起直追,努力进行,决非私人资本所能办到。何况民穷财尽,私人资本寥寥无几呢?……我们若采个人主义的方式,我们必收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之一切恶果,我们又何苦重走别人已经走错过的道路呢?……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换句话说,即是统制经济。

——张素民《中国现代化之前提与方式》《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二我国今日……财富之增加,非实行个人主义,殆无由达其目的也。……获得Gain(利益)为人类本性,现代化之障碍,既已除去,人民必乐于经营企业;获利愈多,则人民皆自动的投资,不患资本之无着。如果实行……统制经济,则人民之获利之希望小,甚而竟致灭绝,则资本之本源,更形缺少,所谓新生产方法新企业等,皆将成为泡影,国人将永远陷于穷困而莫能自拔矣。或曰:在欧美各国因生产过剩而生恐慌,中国私人资本主义发达后,货物将缺乏市场,奈何!……生产发达后,购买力提高,以我国人口之众,地域之大,岂尚不能容纳各种货物乎?

——唐庆增《中国生产之现代化应采个人主义》《申报月刊》民国二十二年七月

材料三四联总处(即中国、中央、交通、农民四银行联合办事总处的简称)核办贴放业务的重点是工矿业贷款。……以大后方工矿生产能力而论,如以1938年总生产指数为100,1943年已增至375%……民营企业……大多设备简陋、资本薄弱……有人估计,1944年国统区工厂倒闭率是82%,或被官僚资本鲸吞。

——杨菁《四联总处与战时金融》《中华民国史新论》

材料四在政府里任职的许多官吏,他们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依赖政府,靠政府直接经营的工业矿业以及其他的企业。……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他们把持了中国的矿业,对于私有企业(大多是民国初年所创办的私有企业)蚕食鲸吞,或则被其窒息而死。……现在想起应该有个公开忏悔。

——胡适《从到奴役之路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张、唐两位学者主张的不同之处,并根据材料概括他们各自主张的理由。结合史实简析这场争论兴起的时代背景。

(2)结合材料三、四,概述抗日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工矿业方面实施的经济措施及其效果。

(3)综合上述材料,从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角度,指出这场经济发展模式之争的实质。概括这场争论及其影响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张的主张:实行统制经济发展模式; 理由:中国追赶西方现代化的任务急切且艰巨;本国私人资本力量薄弱;避免西方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或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弊端(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已经过时,两者任选一)。 唐的主张:实行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或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 理由:“获得”(或追求利益)是人类的本性;人民获利多才能提高生产积极性(或实行统制经济会削弱人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中国市场广阔可以避免生产过剩的弊端。 时代背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自由放任经济遭遇重挫;美国罗斯福新政,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或德、日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以缓解危机、恢复经济);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并完成“一五计划”,国力大增;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对日战争日益迫近(或民族工业虽然总体尚弱,但发展较快)。 (2)措施:政府直接经营(或重点支持)工矿企业。 效果:提高了工业生产能力,为抗日战争提供经济和物质保障;民营企业遭到官僚资本挤压,陷于困境。 (3)实质:现代经济发展中市场自由与政府干预之争。 启示:在当代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合理运用政府干预,培育正义、公平的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讲述的是张素民和唐庆增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不同看法。张素民认为国家经济应该实行所谓的“节制的资本主义”,也就是提倡由国家来控制和干预经济政策。唐庆增则认为应该遵循传统的西方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自由放任政策。这两种看法主要受到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情况的影响,经济大危机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影响了当时的经济观点。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南京国民政府当时采取国际垄断的方式来控制工矿企业。这是基于一定的历史条件的,由于当时处于抗日战争的特殊时期,所以国家垄断控制有利于在战场上的主动性。而起到的作用也正反应出这一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不管是所谓的自由放任政策还是后来的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说到底就是对国家经济政策中占多大比例。控制多少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政策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看不见的手和宏观的大手对经济产生的影响都不容小觑,所以结合事实说话才是硬道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章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难以产生的原因》目录:

◎社会经济既早熟而又不成熟

◎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失调

◎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钳制和束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你的理解为该目录加入另外两条内容并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1931年12月11日,《红色中华》报创刊。它是中国红色政权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实际上起着中共中央党政机关报的作用,社址在瑞金叶坪村。与该报属于同一性质的报纸是

A. 《民报》

B. 《新华日报》

C. 《中央日报》

D. 《光明日报》

 

查看答案

光绪年间,江南商埠繁盛,运河轮舶通航,农民在秋收完毕时“相率南下,麇集各埠,力食致饱,麦熟乃返,勤朴者归有余资”。这反映的实质是

A. 交通方式的改变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C. 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D. 中国社会产生崇洋风气

 

查看答案

《故都杂咏》中写道:“喷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A. 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 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 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D. 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查看答案

旧中国哈尔滨、太原、成都、昆明等铁路局修建的铁路轨距是1米,俗称为窄轨,与中国当时四大干线京汉、京奉、津浦、沪宁接不上轨。这种情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南北地方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B.重工业基础薄弱

C.列强的经济侵略

D.铁路建设各自为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