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与此材料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B. 二战胜利结束
C. 美苏冷战局面形成
D. 古巴导弹危机
不结盟运动倡导人之一尼赫鲁曾说,“我们的政策(不结盟)仍然是不但要独立于国家联盟,而且要试图做尽可能多的友好合作……不结盟不能与中立或中立主义相提并论,它是一个寻求建立集体和平的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政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不结盟运动
A. 致力于促进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
B. 要与美苏两大阵营保持绝对的中立
C. 体现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消极态度
D. 主张不结盟国家结合成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据统计,日本的外汇储备,1949年末只有2亿美元,1952年末增加到11.4亿美元,三年内增加了5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日本确立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B. 马歇尔援助计划产生推动作用
C. 美国已放弃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
D. 局部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1969年前,新中国与美国先后举行了134次大使级会谈,但唯一的成果仅限于1955年9月10日达成的关于遣返平民的协议。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美大使级会谈是“聋子的对话”。出现“聋子的对话”的主要原因是
A. 两大阵营矛盾尖锐
B. 中苏军事同盟建立
C. 美国干预中国内政
D. 中美经济竞争加剧
1950年至1959年中国订购进口的415个成套设备项目中,来自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分别为304个和108个。这一局面形成的背景是
①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
②西方对中国实行了孤立封锁政策
③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完成
④万隆会议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英国学者杰夫·代尔刊文指出,当前美国国内有种声音,“奥巴马的罪过,主要有两点:一是他处理对外事务的风格过于胆怯;二是在他总统任期内美国开始从其在世界各地的势力范围撤退”。这种声音诞生的背景是
A. 美国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动摇
B. 奥巴马统治违背了宪法的精神
C. 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逐步增强
D. 美国国内不满奥巴马的外交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