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 )
A. 滑铁卢战役 B. 索姆河战役 C. 马恩河战役 D. 凡尔登战役
1914年秋,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引发这一状况的导火线是( )
A. 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B. 三国同盟的形成 C. 萨拉热窝事件 D. 三国协约的形成
189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飘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德国要( )
A. 加强与世界的文化联系 B. 与英国进行商业竞争 C. 积极推进殖民扩张政策 D. 开展友好的对外交流
关于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 B. 世界基本上被瓜分完毕 C. 欧洲处于战争阴云下 D. 大国主动裁减武器装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撇开门户。
——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美苏关系的重大转折为契机,短短10年间世界格局的演变注入了一股突如其来的力量,此次世界格局的转换不像以往那样发生在大规模战争之后,新体制的确立缺少硬性的仲裁力量。此外,由于多极化趋势的长期酝酿和发展,当旧格局最终被打败后,多种基于民族主义的国家和地区性力量亦趁势蜂起,谋求在新格局中的位置和利益。
——摘编自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列举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中美之间的“正常的关系”而采取的“主动行动”。
(3)根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C.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 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