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椐据材料一,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与课本关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论断是否矛盾?为什么?

材料三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3)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1)观点:①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②民主政治要与民族文化相融合;③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 (2)不矛盾。孙中山的结论主要是基于人们对民主共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而课本论断是基于民主共和作为一股思想潮流而言的。 (3)成就:①民主机构有规律地运转(或人大、政协定期召开),切实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②宪法进一步完善;③法律法规更加健全。 趋势:走向制度化、法制化、系统化。 【解析】试题分析:(1)从材料“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等内容可以得到的答案。(2)孙中山先生的观点和教材的观点是不矛盾的,教材是基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孙中山主要是从政治建设的深度进行分析的,角度不一样。(3)根据材料三,可以从人大、政协的定期召开和法律法规的制定等角度进行分析。我国法制民主建设的趋势需要对材料信息进行抽象的概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正确的理解是

A. 澳门问题的解决是“一国两制”方针的首次成功运用

B.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 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

D.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实行两种社会制度

 

查看答案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在20世纪90年代末,这恐怕是炎黄子孙最为熟悉的歌曲。Macao能够顺利回归,其因素包括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③英国的积极配合

④回归是人心所向,符合历史潮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假设你作为一位民主人士,参加了195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一次会议。在会上你拥有的权利是

A. 选举国家领导人    B. 参与国家方针、政策等的制定

C. 参与制定修改宪法    D. 选举党的领导人

 

查看答案

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借鉴的事件是

A. 香港、澳门的回归

B. 两岸“三通”的实现

C. 日内瓦会议的召开

D. 万隆会议的召开

 

查看答案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这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

B.社会主义制度尚未确立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概念的首次提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