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 铁锄 B...

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

A. 铁锄

B. 曲辕犁

C. 翻车

D. 棉衣

 

A 【解析】战国时期秦国已经使用铁农具,故A正确;曲辕犁属于隋唐时期,故B错误;翻车属于曹魏时期,故C错误;战国时期还没有棉布作为主要衣被原料,故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农抑商政策确定于

A、西周                            B、战国

C、秦汉                            D、隋唐

 

查看答案

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以上因素促成中国古代出现

A. 封邦建国    B. 宗法体系    C. 集体劳作    D. 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这种土地制度是   

A.井田    B.均田制    私田制    D.公田制

 

查看答案

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 

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一面高唱民主,一面痛斥旧传统,旧文化。我们试问是否民主政治可以全不与此一民族之文化传统有关联,而只经几个人的提倡,便可安装得上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椐据材料一,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

材料二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

——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

(2)材料二中孙中山的观点与课本关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论断是否矛盾?为什么?

材料三人大: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54年、1959年、1964年、1975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政协:第一、二、三、四、五届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49年、1954年、1959年、1964年、1978年。1978年起每五年一届,至现在已召开第十一届。

——根据中国网资料整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3)根据材料三,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并指出该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