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部分正史中表彰忠孝节义的“列传”一览表
史书名称 | 成书年代 | 表彰名教的列传 |
《史记》 | 西汉 |
|
《汉书》 | 东汉 |
|
《三国志》 | 西晋 |
|
《后汉书》 | 南朝宋 | 列女 |
《宋书》 | 南朝梁 | 孝义 |
《魏书》 | 北齐 | 孝感、节义、列女 |
《梁书》 | 唐 | 孝行 |
《陈书》 | 唐 | 孝行 |
《隋书》 | 唐 | 孝义、列女 |
《新唐书》 | 北宋 | 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
《宋史》 | 元 | 忠义、孝义、列女、奸臣、叛臣 |
《金史》 | 元 | 忠义、孝友、列女、逆臣、叛臣 |
《元史》 | 明 | 忠义、孝友、列女、奸臣、叛臣、逆臣 |
表格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正史在表彰名教方面变化的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
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这表明
A. 英国欲援助苏联
B. 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
C. 英苏面临共同敌人
D. 丘吉尔变成了苏联利益的维护者
《九国公约》中最能反映华盛顿会议上列强本质意图的规定是
A.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B. 不得因中国状况……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
C. 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D. 给予中国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以下最能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
B.国家将土地按人口多少进行分配
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分给给农民耕种
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役
梭伦说:“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这段话体现了他在改革中坚持
A. 民主原则
B. 法治原则
C. 财产原则
D. 中庸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