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期,教民敬神事君的传统思想中,民生来就是神和君的从属物。春秋时期,有人认为民是神之主,先民而后神。这一变化
A. 带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
B. 受到儒家仁政思想的影响
C. 体现早期唯物思想的萌发
D. 表明君主集权思想的弱化
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
A. 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
B. 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
C. 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
D. 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
隋至唐前期的中书门下是决策首脑机关,从不负担琐碎事务:唐代中后期至宋代的中书门下承担了大量的日常政务性工作,出现了中枢机构政务化的趋向。宋代的设官分职方式,在“从脞芜杂”的表象背后,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上述变化
A. 遏制了官员腐败现象的膨胀
B. 协调了中央政府各部门的关系
C.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D. 强化了对官员的专业化要求
清初,台湾迎来了两次重要的移民高潮。一次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数万明朝的遗民移民到那里垦殖,使台湾基本进入农耕社会。第二次是台湾被清朝收复后,“民之渡台如水之趋下,群流奔注”,使台湾有了更大发展。这两次移民高潮
A.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控制
B. 冲击了传统的闭关锁国政策
C. 驱逐了西方殖民者残余势力
D. 加强了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交流
“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
A. 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
B.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渐趋衰落
C. 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
D. 皇权强化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唐僧取经的典故,由于明朝《西游记》的渲染,已经成为我国人民尽人皆知的故事了。《西游记》突出地描写了唐僧的宗教热诚和旅行艰苦方面,至于学术成就,根本没有提到。不止如此,唐僧的性格,如《西游记》所描写的,忠厚老实,优柔寡断,偏听偏信。但历史人物的唐僧是虔诚的佛教徒,是非常坚强的,勇敢的,不怕困难,不怕艰险,百折不回,是个仁慈、厚道、博学多能、辩才无碍的英雄人物
——吴晗《杰出的学者玄奘》
材料二僧玄奘,(隋)大业末出家,博涉经论(广阅博览,接触了各派佛教经典和理论著作)。尝谓翻译者多久有讹谬,帮就(想去)西域,广求异本以参验之。贞观初,随商人往游西域。玄奘既辩博出群(深通佛学,擅长辩讲),所在必为进释难(宣讲佛经,参加辩证会),蕃人远近咸尊之。在西域十七年,经百余国,悉解其国之语,仍采其山川谣俗,土地所有,撰《西域记》十二卷。贞观十九年,归至京师。太宗见之,大悦,与之谈论。于是诏将梵本六百五十七部于弘福寺翻译。(注:古之西域包含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
——《旧唐书玄奘传》
(1)根据材料概括小说与历史记载中唐僧的不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唐僧西游的背景并分析其影响。